下犬式練習重點,是上半身的延展
腿伸不直真的沒關係,
首要感覺整個手臂延伸到腰側,拉長。
雖然下犬式常被稱為基礎動作,看似簡單,
實際上,需要對身體多處部位的協調與控制,
才能達到有效和舒適的練習效果。
若每次下犬式,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或總是手腕痛,無法順暢呼吸,
那就是進入下犬式的順序需要調整。
本篇文章,帶領新手小白,
一起掌握下犬式技巧與變化,
就算四下無人,也能自己觀察到底練得對不對,
下犬式重點 - 上肢
1.延展上半身:
感覺從頭頂到尾椎骨形成一條直線,讓脊椎自然拉長。
2.訓練上肢力量:
感覺到整個手掌,甚至手指尖都平均的推地板。

若在練習中能找到上肢穩定的力量,順暢呼吸,
就是很有效的下犬式練習
至於腿有沒有伸直,腳跟有沒有踩地,真的沒關係。
有其他更有效的動作選擇,來訓練腿後側,
不急著在下犬式伸直腿。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順序 - 依照四步驟
對於剛接觸瑜伽的初學者來說,下犬式可能會讓人感覺困難,但透過分步練習和一些小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掌握這個姿勢。
1. 手指向前戳地
雙手手指完全打開,手指推前像是戳進瑜伽墊,幫助分散手腕壓力,穩定肩膀。

2. 手掌向下推地
感受力量線,從手指>手掌>身體左右兩側,讓手臂更有力地支撐身體。

3. 屁股向後往腳根
先跪地,屁股往腳跟方向“坐回去”,先找腹部啟動,後背拉長的感覺。

4. 屁股向上往天空
最後屁股才離開腳跟,送往上方。(記得彎膝蓋喔)

來吧,我們再次複習一次下犬式進入順序。
你也可以閉起眼睛,在腦中想像一下四步驟。
再看下面的答案:

若你在練習下犬式時,
常常,感覺手腕很痛,
或練完肩膀很緊,
建議再次檢視,你進入下犬式的順序。
利用四步驟,幫你重新找到,
下犬式鬆弛有力的位置
保持耐心,享受過程
即使練習多年,
下犬式的細節仍值得不斷探索與調整。
我們一次一個重點。
身體的練習,不是為了
到那個完美的完成式。
而是在過程中,
加點調味,加點勇氣,
最後找到專屬自己的練習。
感受每天身體的進步與變化。
檢視 - 確認身體回饋
我做對了嗎?
按4步驟進入下犬式後,檢查身體正向的回饋訊號:
- 手指推地的力量比掌根多,手腕舒適。
- 感覺整個手臂延伸到腰側,拉長。
- 肚子找大腿,肚子大腿中間幾乎可以夾一條毛巾不掉下來
基本上,
不管是哪個練習版本,
跪地,彎膝蓋,還是伸直腿,
若有感受到以上身體正向的回饋。
都是,很有效的練習。
肩膀手腕
下圖為在課堂中,常見的下犬式誤區,
因為還沒找到上半身的延展
(缺少主動的步驟1和步驟3)
就急著推臀將腿後側伸直
(步驟2 和步驟4)
最後導致肩膀手腕壓力大
越練越緊繃。
所以回扣到本文的核心,
下犬式的練習重點,
在上半身的延展和力量訓練
腿伸不直,真的不要氣餒,
彎膝蓋,先找到手臂到上半身拉長的感覺
才是新手小白的第一優先任務。

四個常見誤區
一,手指沒參與
10根手指頭,要用力的撐開,
並貼穩地板主動的推地,
感覺手指向下向前戳進去瑜伽墊。
手指頭沒參與,像甜不辣軟趴趴的話,
會讓整個重量都壓在掌跟,
進而導致手腕疼痛。
自我檢測:
- 手指是否張開最大 (會覺得連小拇指都用力)
- 手指手掌平貼地板
二,急著伸展膝蓋
回歸練習目的-脊椎延展
重點是拉長上半身(脊椎),
所以伸直膝蓋或伸直腿,
其實是最後...最後,水到渠成的事,
而不是在下犬式練習的重點。
三,過度用力
剛接觸下犬式時,
停留在這個位置已經很吃力了 。
若無法順暢呼吸,請使用變化式
或不同的策略幫助自己,
避免硬撐在憋氣的位置。
彎膝蓋是種策略
我自己也是練習了五年,
才開始能自在地,將腿伸直腳跟落地。
但每天身體狀況都不同,
就算練習超過了10年,
在每回練習中的第一個下犬式,
我依然會刻意選擇彎膝蓋。
特別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練習,
是想強調,彎膝蓋是種策略,沒有好或不好。
痛苦不代表有效
練習腿後側有很多選擇,
我們可以在其他跪姿動作中,
更安全有效的練習,
真的沒有必要,在倒立的下犬式中,
憋氣堅持腳跟踩地和腿伸直。
找到舒服順暢呼吸的位置停留,
才是有效的練習。
四,忽略動作風險
適得其反
若強迫膝蓋伸直,
最常見的狀況就是
重心偏向前方的肩膀,
不僅沒延展到脊椎,
也沒建立到上肢穩定的力量,
肩膀越練越緊,手腕壓力過大,
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理解受傷風險
腿後側肌肉是一條雙關節肌,
從骨盆的坐骨,到小腿上半部,
跨越了,兩個關節:髖和膝蓋,
因此在下犬式,髖關節已經屈曲的情況下,
在加上膝蓋伸直,對初學者來說
容易過度伸展導致拉傷。
新手建議
初學者彎膝蓋,專注在上半身的脊椎延展。
正確的下犬式,
可以為整個身體帶來深層的伸展,
但若不注意姿勢細節,可能會適得其反。
保持對身體的覺察,慢慢調整每個細節,
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姿勢。
替代- 四個變化式
當練習時,覺得掙扎感受不到身體正向回饋時,
改用替代式,可以讓練習者自由調整強度與目標,
同時也能帶來全身性的益處。
強度從低到高
新手從跪地開始,
循序漸進,再到需要平衡的扭轉下犬式。
放心版: 跪地下犬式:
適合初學者或肩膀緊繃的人。
膝蓋著地,讓背部和肩膀逐漸適應伸展,
並減少對手腕和腿部的壓力。

動態版: 左右腳交替伸直:
在彎膝蓋的下犬式中
一腳彎膝蓋,一腳試著腳跟踩地膝蓋伸直,
左右邊輪流,動態的伸展腿後肌群。
加料版: 單腳下犬式:
在伸直腿的下犬式
保持骨盆的穩定,單腿向後踢直提高,
可以加強腿部力量和平衡感。
加辣板: 扭轉下犬式:
在伸直腿的下犬式
右手伸向左腳踝,增加脊椎的扭轉,
幫助釋放背部緊張,完成後再換邊。
找到適合自己的版本
- 初學者: 雙膝跪地,保持背部的延伸,逐漸適應姿勢。
- 進階者: 嘗試單腳下犬或扭轉變化,增加挑戰。
- 手腕不適者: 可用瑜伽磚支撐手掌,減少手腕壓力。
下犬式的益處
作為初學者的第一個倒立體式,
下犬式的特殊性,
在於其簡單卻充滿挑戰的動作結構,
它能幫助建立上肢力量、調整脊椎排列,
並強化身體各處的協調性。
同時,下犬式靈活且多變,
既能作為一個單獨的練習動作,
也能融入瑜伽流動序列,
讓身體和呼吸達到和諧的節奏,
這也是瑜伽練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促進循環,專注
頭部低於心臟的姿勢,
有助於增加血液流向大腦,
提升專注力並減輕壓力。
肌群伸展,鍛鍊
背部肌群:穩定脊椎,舒緩壓力
下犬式通過負重(自己的身體重量),
主動伸展背闊肌與豎脊肌,
有助於改善駝背與肩頸緊繃。
肩膀與手臂:增強力量,改善活動度
手臂推地的動作不僅強化了上肢力量,還幫助肩關節開展,減少肩膀僵硬。
核心肌群:穩定骨盆,提升平衡感
在下犬式中啟動核心,能穩定骨盆並支撐脊椎,提升整體平衡感。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練習者,
都可以透過下犬式的變化,
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練習方式,
讓身體在不同層面獲得益處。
自我覺察,檢視
下犬式是瑜伽練習中
一個很好的自我檢測工具。
練習者可以通過每次停留在下犬式,
掃描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態,
腿後側是否緊繃
肩膀是否僵硬,甚至是情緒是否平穩。
它提供了一個空間,
從觀察身體,到專注呼吸,
進而幫助自己,
調整當下的練習節奏與強度。
穩定呼吸,放鬆
在流動序列中,
串聯動作一個接一個,
大腦很忙,身體很忙,
下犬式剛好在動作跟動作間,
提供一個短暫休息的寧靜
我知道新手小白聽到下犬式=休息
心臟彷彿被爆擊。
想當初我自己練習瑜伽的第一年,
聽到老師說:下犬式是休息的位置,
簡直是一拳擊碎我幼小的心靈,
在動作裡,掙扎呼吸都來不及了,
枉說放鬆,下犬式根本堪稱大魔王,
練了八百回,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對。
我懂。
當有一天,
肩膀的活動度逐漸打開,身體力量逐步建立後,
下犬式將會是流動瑜伽序列中,
最能專注於穩定呼吸,安放自己的位置。
等到某天汗流浹背,期待老師趕快招喚下犬式時,
或許想起剛開始的自己,就能會心一笑。
所以....當年那個老師沒有騙人
只是太超前了
結語 - 放寬心
不再糾結腿伸直
希望這篇文章,
可以幫助看到這邊的你,
不再糾結腿伸直,
下次進入下犬式時,
可以更放鬆地,停留在,
任何專屬你的變化體式。
善用變化版本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練習者,
只要掌握正確的觀念、善用變化版本,
都能將下犬式的益處,發揮到最大。
學習來自體驗
看了這麼多技巧和選擇,
都不如親自站上瑜伽墊,
親自體驗。
在兒童瑜伽中,特別強調體驗的概念
在一本英文童書中看到這段引文
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後來發現,原文其實是中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學至於行之而止。 <荀子 儒效 二十三>
不要讓別人,隨意地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相信自己的體驗,
透過不同方法,親自感受,
哪個變化式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我的分享也侷限於,
我所聽到學到體驗到的,
可能,傳承自我的導師,
可能,來自我自己的日常練習,
可能,來自經典閱讀。
不一定完全正確。
不一定能100%套用到每一個人。
但在瑜伽練習中,真誠面對,
分享交流,便是我在這數位空間中,
最靠近每位瑜伽小白的時刻。
WeLing Yoga
我們一起 ‧ 日常瑜伽
https://page.line.me/247er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