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 瑜伽經怎麼說?
理論和實踐方法《哈達瑜伽之光》
作者:斯瓦特瑪拉瑪(Swami Swatmarama)
這本15世紀的瑜伽經典《哈達瑜伽之光》
(Hatha Yoga Pradipika),
詳細描述哈達瑜伽的理論和實踐方法。
共383句描述,涵蓋以下六大主題

- Asana 體位法
- Shatkarma潔淨法
- pranayama 呼吸法
- mudras 手印
- bandas 鎖印
- Samadhi 冥想
目的 - 為靜心冥想,奠定身體基礎
在書中的開頭第三句就明確指出,
哈達瑜伽是一個預備的練習。
哈達瑜伽 (Hatha Yoga) 常常被誤解為僅僅是身體鍛煉,
但 哈達瑜珈之光指導學生
控制身體和呼吸,使心智穩定,
從而促進更深層的冥想練習。
從1.Asana 體位法開始,
哈達瑜伽,不只是身體鍛鍊,
其目的是為靜坐冥想,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
站的舒服,坐得舒服,好的身體控制。
傳承 - 古典到現代
古典哈達瑜伽是各流派的基礎
之前在新手地圖中,
討論各個流派的差異,
剛好這個圖表,
把哈達瑜伽的包容性嶄露無遺。
想像古典哈達瑜伽,
是一支大雨傘,
讓現代後起之輩的各個流派,
在這個大雨傘下百花齊放。

共同目標
在不同派別間,
有時會看到不同派別爭論,誰才是正統?
誰才是真正的傳統瑜伽。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我想每個瑜伽人心中,
都有不一樣的解讀。
之前看過一本書,忘記書名....了(OMG)
總之..很喜歡它的比喻,
剛好也呼應,我對傳統瑜伽/正統瑜伽的觀點。
瑜伽練習就像是爬山,
而不同類型/流派的瑜伽,
就像是不同的登山口。
只是在山腳下起點的方位不同,
但大家始終都朝同一個目標努力。
煩惱哪個登山口是正門,哪個登山口是側門,
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不同的瑜伽派別
若很簡單的說,
市面上看到的瑜伽課程,
都是古典哈達瑜伽的一部分。
包括流動瑜伽(Vinyasa Flow),
阿斯坦加瑜伽(Ashtanga Yoga)、
艾揚格瑜伽(Iyengar Yoga)、
熱瑜伽(Hot Yoga)等。
瑜伽教室的大眾課,團體課,
幾乎都是以古典哈達瑜伽.
為基礎的變化版本。
但因為排序,節奏,強度不同,
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
起點 - 理解才能放下執著
對瑜伽小白來說,認識不同的流派,
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探索舒適的起點,
一方面也可以打開心胸,接納多元的學習。
(想像背包客們,在不同的登山口起登)
任何能幫助自己的練習,都是好工具。
不需要執溺於,傳統框架和權威崇拜。
保持獨立思考,
在這個焦慮世代,身心靈產業氾濫的時代,
顯得特別重要。
看見生命的不完美,
不急於速效,
老師是人,不是神,
只能引導陪伴,
不能幫忙執行生命的任務。
每一腳步往前踩,
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的經驗。
瑜伽練習,最終還是回歸到自己。
在能力範圍內,用最溫柔的方式鍛鍊自己,
本質上就是哈達瑜伽的練習。

現代 - 運動的好選項
精簡練習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忙碌,
平均一週1-2堂的瑜伽課程,
老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很有限,
多半將重點放在第一項體位法,
注重健康、壓力釋放和身心平衡。
而古典哈達瑜伽的第二到第六項,
多半是師資培訓,或主題工作坊,
才比較有機會接觸到。

徒手為主,輔具為輔
古典哈達瑜伽,主要以徒手練習為主。
可隨時進行、不需額外道具。
然而現代的瑜伽教室,
多半會備有磚或繩,
讓不同程度的哈達瑜伽練習者,
也可以自行利用輔具,調整練習深度。
流暢的全身運動
哈達瑜伽的課程,
依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有些微差異
但一堂好的哈達瑜伽課,
節奏不會太快,感受上會是流暢,
並保有身體適應動作的時間,
是很好的有氧練習。
適合尚無運動習慣,想學習動作細節,
又希望保有節奏流暢感的初學者入門。
基礎入門也有進階的體驗
透過哈達瑜伽練習,一鬆一緊間,
感受到此時此刻,
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資深練習者,
每一次都是獨特的體驗。
雖然現代瑜伽,較偏重身體的練習
但哈達瑜伽練習,不限於此,
也不一定是一板一眼線性式的進程。
這樣說好了,按照古典哈達順序練習,
可以有系統地,幫助大腦理解和身體適應。
但就我自己的練習經驗
比較類似下圖,自由穿梭的體驗。
有時進,有時退,有時跳躍。
就算剛開始只有專注在動作,
但透過每次把氣吐光,深吸氣,
也能在1.體位法練習中,
感受到3.呼吸法的魔力
甚至足夠專注時,自然而然
來到6. 動態冥想的放鬆狀態。

當你能夠專注在呼吸,
初階的動作,也能擁有深沉進階的感受。
光明面 - 哈達瑜伽優點
優點百百種
所有你在網路上查得到的優點,
包括放鬆肌肉、強化深層肌肉(核心),
增加柔軟度、矯正不良姿勢、
提高新陳代謝、紓解壓力,
筋膜釋放,肌肉發力, 體態矯正,
肩頸痠痛舒緩,脊椎伸展,
駝背矯正........。確實這些效果,
都會因著瑜伽練習"順便有"。
身體覺知培養
但這些效果的前提是:
規律且有控制的練習。
而這個有控制的覺知培養,
常是新手小白,最常遇到的撞牆期。
但這個覺知的養成,
我認為才是瑜伽練習最大的優點。
不只是應用在瑜伽練習,
小至搬重物,大至人生決策,
攸關每天睡得好不好,過的舒不舒心。
適合上班族
我自己也是上班族,完全理解
在情緒過勞的工作環境被榨乾後,
還奢望有力氣運動活動身體,
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但哈達瑜伽就是有這個優點,
這個工具,
在開會時,也能練練腳趾頭,
在排隊時,也能活動一下肩頸。
目的不是再把身體推向極限,
而是將注意力從外面帶回到身體,
再帶回到當下感受。今天過得好嗎?
自主的時間
重要的事情,不需要急著一次完成,
少量多餐,找到舒適長久的練習方法,
日常的哈達瑜伽練習,將會帶給你更多自主的時間。

暗黑面 - 產業亂象/溫馨提醒
說了優點,肯定也是要談談瑜伽暗黑的部份,
畢竟我也是被現實洗禮過的平凡人,
讓我的暗黑經驗,變成瑜伽小白的溫馨提醒,
就算是學費交的值得了。
課程名稱亂象
由於現在健身,皮拉提斯,瑜伽,物理治療,蓬勃發展
各種以身體為載體的產品項目倍出。
好處是,越來越多不同系統跨領域的學習
壞處是,玲瑯滿目為行銷而創造的課程名字,
不知如何選起。
課名不符,體驗差
常常遇到賣羊頭掛狗肉的情形,
或是因為學生流動率太高,
老師不得不大幅調整教學,
導致課程名稱,與實際體驗落差大。
給小白 - 溫馨提醒
1. 瑜伽教室 - 選擇包容性高
- 不販賣焦慮
- 不強迫綁約
- 安心的提問空間
對於還在探索練習的瑜伽小白,
彈性和自由選擇都是很重要的考量,
因為瑜伽練習的新生活型態,
還在適應動態調整中。
2. 瑜伽課程 - 選擇節奏中等/強度低 開始
對於新手小白來說,節奏太快的課,
因還不熟悉體位法名稱,
既無法藉此學習細節,也跟不上流動,
容易挫折感很重。
而太慢的課,因為還沒不習慣身體覺察,
常會有種,不知道現在在幹嘛的疑惑,
東看西看,反而無法專心練習,放鬆。
所以節奏中等,在課堂中,
進可攻退可守,
讓瑜伽小白能體驗到一點樂趣,
學到一點細節, 什麼都一點點。
就是一個還不錯的開始。
可參考這篇: 瑜伽好多種,怎麼選?
3. 瑜伽老師 - 選擇多元教學的老師
- 提供多種動作選項
課堂中老師能兼顧不同層級的學員,
提供基礎到進階的選項。
- 尊重個體差異
鼓勵每位學員傾聽自己的身體,
而不是一味追求全班動作標準化。
這部分的資訊,
可以透過老師網站簡介去了解,
通常你能從老師自介的文字中看出端倪。
最直接的,就是親身參加一堂體驗課,
感受老師的風格。
這邊就特別顯現,
選擇的一家高包容性的教室有多重要,
若你上了一堂體驗課,
不喜歡,換另一堂即可,
或是直接跟教室say goodbye,
不會有太多糾紛。
千萬不要都還沒有體驗過,
就相信廣告,或聽別人說,
就直接綁約一年或是付了大筆的費用。
瑜伽課是五感的體驗,不喜歡硬上也痛苦,
無法退款或要找人頂替也困難,
真的會欲哭無淚。
4. 課後檢視
一堂有品質的瑜伽課, 在你上完課後
應該會是呼吸順暢,
甚至有機會比課前的呼吸更深沉。
對動作或身體狀態有新的認識或體驗。

來吧!加入哈達瑜伽
再試一次
百花齊放的瑜伽產業,
身為瑜伽老師的我是樂見其成。
但品質參差不齊或是包裝不實的亂象,
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若你是曾經有過很糟糕的體驗,
希望你再給瑜伽一次機會。
肯定有適合你的練習
瑜伽練習百百種,
老師風格百百種,
在這古老的智慧傳承中,
每一個派別,每一個前輩
雖然風格不同,但大家都在往,
多元包容的方向邁進。
哈達瑜伽就是預備身體
雖然古典的哈達瑜伽的範疇,
與現代哈達瑜伽有些不同。
但回到根本,哈達瑜伽就是一種,
預備身體的練習。
預備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
讓我們坐得舒服,站的舒服,活動自在,
為日常的未知,和更多的可能性做準備。
Yoga is for everybody, and every body
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
這也是分享文章的初衷。
一起日常瑜伽
WeLing Yoga
https://page.line.me/247ertre
BTW其實.....哈達瑜伽在英國殖民印度時(1858-1947), 幾乎快要失傳,由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馬查利亞, 再次發揚光大。
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這篇
從鐵血到包容之路:現代瑜伽之父-奎師
不過大師也非一帆風順
畢竟,大師也是人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