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可恥,躺平很有效
躺平,是我晨間課程的特色。
也可以說是刻意編排。
在10年的瑜伽練習中,
體驗過國內外各種不同風格的老師,
總是有些老師的編排,特別煩躁分心,
總是某些老師的課程,特別專注放鬆。
各種原因都可能:
能量,磁場,偏好,習慣,環境,聲音.....。
但數據腦的我,總覺得我要找到一個pattern
才善罷甘休。
把原本覺得踩到雷課,氣嘟嘟的心情,
轉換成抽離式觀察,
把自己當作使用者研究對象。
我: 越躺越順利
原始的我
是一個敏感思緒繁雜,
常被家人朋友詬病。
鑽牛角尖 想太多的類型。
神經緊繃
小時候寫筆記,
我特別買了特規三角板,
讓我對齊書本邊線,
確保我寫的每行文字,
等高,平整。
堅持不畫底線,使用三角板,
是因為不想有使用工具的痕跡,
必須看起來渾然天成,
就跟女生畫3小時素顏裝的概念一樣。
內部超載
可想而知,日常生活,
光是應付我自己的內部問題,
就已經超載了,
若再加上瑜伽動作,
各種細節控制。
真的別鬧了,
常常上課氣嘟嘟,下課罵老師。
雜訊太多
我自己的大數據收集發現
對於那種,課程一開始,
就立即核心肌力訓練的編排
特別容易讓我浮躁 不能專心
身體都知道
身體比頭腦更早察覺,
我開始尋找答案。
在進修中,發現了在復健領域中頗負盛名的
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 (PRI) 的姿勢修復方法。
強調身體姿勢、呼吸和神經肌肉啟動,如何影響動作品質。
科學證實: 躺平真的有效
PRI 應用在運動和瑜伽,透過各種不同的躺姿,
協助身體找到中立位。
幫助重置肌肉張力
因此躺下,重量交給地板,
身體獲得更多的支撐。
當我們順應自然的呼吸律動,
緊繃的肌肉,就能鬆一口氣,
找到回家的路。
改善呼吸機制
躺下,能大幅減少重力對姿勢的影響,
讓橫膈膜能更有效地主導呼吸,
幫助身體進入副交感神經模式,
使呼吸變得更深、更慢,
提升動作效率。
躺平,重置身體呼吸,
同步調節自律神經,
讓我們從戰鬥小白切換到佛系小白
當身體與腦中的雜訊漸弱,
大腦與肌肉的連結就自然變得順暢,
為接下來的動作練習,
奠定穩定且高效的基礎。
躺平人生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反而躺著
更能讓我沉澱
當身體的雜訊調降
大腦 身體 的接收器通暢了
才有餘裕支配有限的專注力
躺好躺滿
地心引力和身體姿勢,
直接影響肌肉的張力。
所以,當然不是隨便,
歪七扭八的躺著,
需要找到中立位,配合呼吸細節。
下次瑜伽練習前,試著先躺下
良好的支撐
環境 - 硬度適中的平面
O 地板+瑜伽墊
O 榻榻米
X 彈簧床
腰部 - 與地板保有微微空隙,但手掌無法穿越
- 躺下後,用一隻手掌測試腰和地板的空間
- 若發現整個手掌可以穿過腰部,準備一個枕頭放在膝蓋下
- 確認腰部貼近地板,並保有微微的空隙。
肩膀 手臂 - 掌心朝上,自然外轉
- 手臂在身體兩旁
- 掌心朝上
- 整個手臂自然外轉
腿部
- 雙腿自然伸直
- 與骨盆同寬
上班族的你,一起躺平吧
久坐不動,
容易讓緊繃部位的更緊繃,
無力的位置更無力。
你也是資深上班族,
工作時整個人埋進電腦,
忙起來還忘記喝水,
身體卡卡,心情煩煩嗎?
下次練習前,一起躺平3分鐘吧 !